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园地
三江侗族自治县探索“七周边 七促进” 促进边界民族团结进步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1-05-07 17:55    来源: 柳州市民宗委、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分享本文至:


 三江侗族自治县探索以“七周边七促进”模式,促进边界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170个行政村(社区),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人口40.6万余人,有侗族、壮族、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58%以上,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该县有富禄、梅林、洋溪、良口、同乐、独峒、林溪、斗江等8个乡镇52个行政村91个自然屯围绕着湘黔桂“三省坡”,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黎平县和从江县接壤,边界长达200多公里,山水相连,各族共居。接边地带世居民族以侗族、苗族、瑶族等为主。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认真谋篇布局,打造“七周边七促进”的地域特色,涌现出许许多多“同饮一湖水、同耕一片田、同住一个寨、同吃一桌饭、同唱一台戏”的民族团结典范村寨。  

 一、亲情周边促团结。三江侗族自治县以打造“亲情边界”为目标,引导周边各民族群众打破边界区域界限,共创团结和谐区域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和睦共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关系。每逢春节、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赶坡会等传统民间文化节日,群众都会通过“月也”、“百家宴”等,组织大家相互走动联系,增加相互间的感情融合;特别是每当一个村寨修建鼓楼、风雨桥、戏台等公共设施,周边群众都会主动捐献钱物,出工出力,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使一座座团结楼、团结桥、团结戏台耸立在三省区边界民族村寨之中。同时,周边青年还通过互通婚姻缔结幸福婚姻家庭,一门门亲家的缔结,让周边民族群众亲上加亲,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姻亲关系。

 二、文化周边促交流。在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地带,侗苗文化、鼓楼文化、风雨桥文化、侗戏、芦笙踩堂、多耶、油茶、月也、百家宴、民族节日等,是这些地方的传统主流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广泛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族文化形式,组织相邻村屯开展民间交流,唱响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婚姻爱情和劳动致富的美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姓宣讲”,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联合贵州省黎平县、玉屏县,湖南省通道县、芷江县、新晃县共六个侗族人口较多的县开设《侗语新闻联播》电视栏目,还出版《侗文专刊》,幅射到周边侗族地区的所有村屯,使三省区周边各族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共享致富信息成果。

 三、产业周边促发展。为推进三省区周边村屯精准扶贫,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两茶一木,种稻养鱼”为扶贫发展战略,辐射三省区周边乡村,形成生态农业的品牌产业区域,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例如林溪镇高秀村成立红薯合作社和“高山稻鱼”合作社后,把红薯种植和稻田养鱼产业延伸到边界的湖南省的高步、阳烂、都天、横岭等村寨。在开展文化旅游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周边民族村寨水同源、俗同根的优势,把周边民族村寨统一规划,共同开发,近年来三省区周边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以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扶贫。

 四、路网周边促便民。路网建设,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桂湘黔三省区周边县经过多次的友好协商,三江侗族自治县与周边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达成共识,在公路交通路网规划设计和建设时,注重周边村屯连通,有利于促进周边产业发展和扶贫,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目前三江侗族自治县与贵州、湖南接边村屯的连通公路达20多条,呈现环形公路网格布局,使边界群众出行交通更加便利。

 五、议事周边促稳定。三江侗族自治县注重召集三省区周边联谊协调会议,制定议事制度和协调会议《公约》,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分别成立了三江西部桂黔两省(区)三县、三江东部桂湘两省(区)三县毗邻乡镇民族团结联谊会,按“联谊会”《公约》规定,每年召开年会,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民谋利,收效很好。三江侗族自治县还成立“全国侗族地区经济文化协作研讨会”、“三省坡侗族文化论坛”等,邀请边界有关村屯群众代表、边界的县乡领导、民族文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商大计,协调处理周边各种土地山林纠纷,也形成了共同申报“湘黔桂侗族文化保护实验区”、“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重大决策,推动了三省区交界地带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六、党建周边促和谐。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分注重桂湘黔周边交界地带的党建工作,创新党建方式方法,建立多个“边界联合党支部”,以“侗感党课”、“集群党建”、“鼓楼党建”等为载体,组织周边村寨党员群众参加联合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达到以党建促和谐的目的。例如,该县联合贵州省黎平县在富禄苗族乡登晒侗寨建立“桂黔登晒联合党支部”,联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在林溪镇将王侗寨建立“桂湘将王联合党支部”等,这些党支部成为“跨两省党支部”,在助力脱贫攻坚、建设乡村振兴、宣传党的政策、处理矛盾纠纷、配合打击邪教和黄赌毒维护稳定等工作中,发挥了核心领导的战斗堡垒作用。

 七、教育周边促共享。为振兴边界地区民族教育,三江侗族自治县不断加强边界县乡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在民族文化进校园方面,周边学校经常沟通交流,使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在校园中传承与弘扬发展。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相互引进对方教师人才;在中小学生政策扶持方面,三江侗族自治县与湖南省、贵州省周边县积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富禄苗族乡登晒小学、林溪镇将王教学点就是跨省区的学校,广西柳州市实施中小学生免费午餐试点工程时,这些学校的贵州省籍、湖南省籍学生同样享受广西的免费午餐,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党的温暖。


【打印正文】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190117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153号

三江侗族自治县探索“七周边 七促进” 促进边界民族团结进步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1-05-07 17:55    来源: 柳州市民宗委、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三江侗族自治县探索以“七周边七促进”模式,促进边界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170个行政村(社区),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人口40.6万余人,有侗族、壮族、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58%以上,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该县有富禄、梅林、洋溪、良口、同乐、独峒、林溪、斗江等8个乡镇52个行政村91个自然屯围绕着湘黔桂“三省坡”,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黎平县和从江县接壤,边界长达200多公里,山水相连,各族共居。接边地带世居民族以侗族、苗族、瑶族等为主。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认真谋篇布局,打造“七周边七促进”的地域特色,涌现出许许多多“同饮一湖水、同耕一片田、同住一个寨、同吃一桌饭、同唱一台戏”的民族团结典范村寨。  

 一、亲情周边促团结。三江侗族自治县以打造“亲情边界”为目标,引导周边各民族群众打破边界区域界限,共创团结和谐区域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和睦共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关系。每逢春节、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赶坡会等传统民间文化节日,群众都会通过“月也”、“百家宴”等,组织大家相互走动联系,增加相互间的感情融合;特别是每当一个村寨修建鼓楼、风雨桥、戏台等公共设施,周边群众都会主动捐献钱物,出工出力,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使一座座团结楼、团结桥、团结戏台耸立在三省区边界民族村寨之中。同时,周边青年还通过互通婚姻缔结幸福婚姻家庭,一门门亲家的缔结,让周边民族群众亲上加亲,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姻亲关系。

 二、文化周边促交流。在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地带,侗苗文化、鼓楼文化、风雨桥文化、侗戏、芦笙踩堂、多耶、油茶、月也、百家宴、民族节日等,是这些地方的传统主流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广泛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族文化形式,组织相邻村屯开展民间交流,唱响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婚姻爱情和劳动致富的美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姓宣讲”,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联合贵州省黎平县、玉屏县,湖南省通道县、芷江县、新晃县共六个侗族人口较多的县开设《侗语新闻联播》电视栏目,还出版《侗文专刊》,幅射到周边侗族地区的所有村屯,使三省区周边各族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共享致富信息成果。

 三、产业周边促发展。为推进三省区周边村屯精准扶贫,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两茶一木,种稻养鱼”为扶贫发展战略,辐射三省区周边乡村,形成生态农业的品牌产业区域,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例如林溪镇高秀村成立红薯合作社和“高山稻鱼”合作社后,把红薯种植和稻田养鱼产业延伸到边界的湖南省的高步、阳烂、都天、横岭等村寨。在开展文化旅游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周边民族村寨水同源、俗同根的优势,把周边民族村寨统一规划,共同开发,近年来三省区周边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以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扶贫。

 四、路网周边促便民。路网建设,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桂湘黔三省区周边县经过多次的友好协商,三江侗族自治县与周边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达成共识,在公路交通路网规划设计和建设时,注重周边村屯连通,有利于促进周边产业发展和扶贫,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目前三江侗族自治县与贵州、湖南接边村屯的连通公路达20多条,呈现环形公路网格布局,使边界群众出行交通更加便利。

 五、议事周边促稳定。三江侗族自治县注重召集三省区周边联谊协调会议,制定议事制度和协调会议《公约》,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分别成立了三江西部桂黔两省(区)三县、三江东部桂湘两省(区)三县毗邻乡镇民族团结联谊会,按“联谊会”《公约》规定,每年召开年会,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民谋利,收效很好。三江侗族自治县还成立“全国侗族地区经济文化协作研讨会”、“三省坡侗族文化论坛”等,邀请边界有关村屯群众代表、边界的县乡领导、民族文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商大计,协调处理周边各种土地山林纠纷,也形成了共同申报“湘黔桂侗族文化保护实验区”、“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重大决策,推动了三省区交界地带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六、党建周边促和谐。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分注重桂湘黔周边交界地带的党建工作,创新党建方式方法,建立多个“边界联合党支部”,以“侗感党课”、“集群党建”、“鼓楼党建”等为载体,组织周边村寨党员群众参加联合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达到以党建促和谐的目的。例如,该县联合贵州省黎平县在富禄苗族乡登晒侗寨建立“桂黔登晒联合党支部”,联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在林溪镇将王侗寨建立“桂湘将王联合党支部”等,这些党支部成为“跨两省党支部”,在助力脱贫攻坚、建设乡村振兴、宣传党的政策、处理矛盾纠纷、配合打击邪教和黄赌毒维护稳定等工作中,发挥了核心领导的战斗堡垒作用。

 七、教育周边促共享。为振兴边界地区民族教育,三江侗族自治县不断加强边界县乡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在民族文化进校园方面,周边学校经常沟通交流,使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在校园中传承与弘扬发展。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相互引进对方教师人才;在中小学生政策扶持方面,三江侗族自治县与湖南省、贵州省周边县积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富禄苗族乡登晒小学、林溪镇将王教学点就是跨省区的学校,广西柳州市实施中小学生免费午餐试点工程时,这些学校的贵州省籍、湖南省籍学生同样享受广西的免费午餐,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党的温暖。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