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掌握第一手资料,柳州市委统战部联合市工商联于2月12日至2月18日,在柳州市范围内对全市207家民营企业进行了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情况网络问卷调查,共有185家企业填报,填报率89.4%。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虽然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客观反映出民营企业对疫情防控认知、对疫情影响的预判,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应对行动、期盼心声等。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占总数的82%,大中型企业占18%。按企业所属行业看,一二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6%、42%、35%、多元化经营占17%,与柳州市民营企业(工业为主,第二与第三产业共同主导)的格局基本吻合,因此本次调研具备一定的可参考性。
(一)企业复工时间分析。有约一半企业(50.81%)计划在大年初七复工,但是受疫情影响,实际复工企业仅有8.65%,这说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延长了春节假期,推迟复工复产时间或实行远程办公。在正月十五这个中国传统最迟的复工时间看,也只有30.27%的企业实际恢复了生产经营,也就是说有近70%的企业有3周时间是处于逐步复工或者停产状态。可见,疫情的影响面较为广泛且持续时间较长。值得注意的是,有5.41%的企业春节期间没休息,主要为制药、超市、口罩生产或转产口罩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保防疫物资供应放弃春节假期,克服诸多困难,坚守岗位一线。
(二)企业实际复工率分析。有56.1%(下图前三类累计)的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复工率不足50%,其中复工率不足10%的占比最多、超过1/4,即处于只有管理人员在、没有员工返岗的状态。进一步分析,复工率低于10%的企业均为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均已复工、且复工率处于50%以上的占大多数,这说明了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更大,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需要重点关注。
(三)疫情期间企业复工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排在前三的影响因素分别是订单或产品销售预期减少;疫情防护物资缺乏;支付停工期间工资等人工成本高。从前三因素的所占比例看,相对均衡且均超过50%,但没有一个特别突出,占比绝对大的决定性因素,说明要同等重视这三类问题。
进一步分析,9个选项均有不少于四分之一的企业勾选,说明了员工复工率低、门面租金压力、物流跟不上、企业融资难、税费负担重、原材料缺乏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影响。有90%以上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都选择了至少2个选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是诸多影响因素的叠加效应。其中,第一产业受订单或产品销售预期减少的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受员工复工率低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受各个因素的影响较均衡。说明疫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助力民营经济稳定发展,以上数据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四)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带来的损失或问题分析。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客户流失占87%、市场萎缩占84%和企业规模下降难以及时有效抢占市场占50%。这说明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全力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保住原来的市场份额和产业链优势,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五) 2020年上半年预计的营业收入分析。预亏10-30%的居多,占比29.2%,其次是预亏30-50%的占比21.6%,预亏90%以上的占比3.8%,只有6.4%的企业预增。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预增的企业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可见疫情对普通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冲击,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可以有效抵御风险,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六)2020年度生产经营的态度分析。43.8%的企业仍然很有信心,20%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信心不足,35%的企业持观望态度,可见民营企业对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担心。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虽然经过近几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所提振,但经此一“疫”仍需进一步坚定和提振。
(七) 疫情期间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分析。从柳州市出台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企稳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来看,因为不知道、未复工、未办理等原因,有62%的企业反映尚未享受到政策。在享受到此项政策的企业中,第一条(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和第二条(缓缴社会保险费)落实率较高,获得社保费用缓缴和稳岗补贴的企业约占80%,个别企业获得了在网上发布用工信息、防疫物资调配支持、部分税费减免、水电费用缓缴等扶持。可见,当前已出台的扶持政策虽然部分得到落实,但由于种种原因,落实率总体还不高,下一步应加大政策的解读和落实力度,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应享尽享。
(八)疫情期间及疫情解除后的政策期盼分析。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减免占78%、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纾困资金等,缓解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占65%、推动灵活用工、社保政策占64%。可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是老大难的问题,此前的努力虽有所缓解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90后员工频繁跳槽,生活成本逐渐增加等因素的叠加,企业本来就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工紧缺的问题,而疫情加剧了这一影响,2020年疫情对人力或人才密集型企业会带来不小打击。
二、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尽最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的分析,建议从两个层面七个方面发力。
(一)短期应对疫情尽快恢复生产层面
1.精确按需配送防疫物资。实施防疫物资的统一调配制度。由政府集中统筹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政府指定专门部门按照配给制实施分配,避免企业四处找寻、哄抢防疫物资等现象产生,实现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精准配送。
2.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在加大全媒体宣传复工复产各项优惠政策力度的同时,打包汇总各级各类政策,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专业系统优势,精准推送复工复产政策。例如:借助税务部门已有的金税系统,将国家、自治区、柳州市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打包推送至各企业的财务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对所有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政策推送的全覆盖;另一方面,由于推送的对象和各项优惠政策的执行者均为企业的财务人员,便于各项补贴、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社保缴费减免、租金减免等具体政策的实际执行到位,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3.精细措施提高企业复工率。以县区为主体,按行业、分区域网络收集各类企业员工复工返程等各项需求,进行规模化、精细化分析后,针对企业返程员工时间、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域,以政府专车、企业包车的方式将企业员工及时运返,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通行证件、防疫防护等工作,提高企业复工率。
(二)中长期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层面
1.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公平、宽松的市场氛围。在扶持中小微企业方面,还是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坚持按照清单管理的思路,按行业类别、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等分门别类优化各项“放管服”措施。通过政府放权、取消不必要的监管、利用大数据管理等举措,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市场氛围。
2.优化税费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2019年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针对今年突发的疫情,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做好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应注重发挥税费改革的组合作用,尤其是针对企业反映较为突出的社保缴纳费用负担较重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解决大部分社会就业的情况,兼顾国家、企业、就业者三方的利益,探索分类别群体实行差别征收率的办法,解决实际征收额与名义征收率相背离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社保费用负担。
3.鼓励金融创新,破解融资难题。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政策倾斜力度,如规定商业银行在年度贷款计划中定向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并加大考核力度。另一方面在国家征信系统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中小企业贷款事项的资本化运作,运用民间资本的力量解决资金来源和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无法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实际问题。
4.用好内生动力,实现健康发展。通过此次疫情,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对抗突如其来的风险。要正确引导这来之不易的“生存共识”,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三方合力,形成企业主动投入做大做强,政府产业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大力支持的良好态势,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掌握第一手资料,柳州市委统战部联合市工商联于2月12日至2月18日,在柳州市范围内对全市207家民营企业进行了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情况网络问卷调查,共有185家企业填报,填报率89.4%。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虽然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客观反映出民营企业对疫情防控认知、对疫情影响的预判,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应对行动、期盼心声等。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占总数的82%,大中型企业占18%。按企业所属行业看,一二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6%、42%、35%、多元化经营占17%,与柳州市民营企业(工业为主,第二与第三产业共同主导)的格局基本吻合,因此本次调研具备一定的可参考性。
(一)企业复工时间分析。有约一半企业(50.81%)计划在大年初七复工,但是受疫情影响,实际复工企业仅有8.65%,这说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延长了春节假期,推迟复工复产时间或实行远程办公。在正月十五这个中国传统最迟的复工时间看,也只有30.27%的企业实际恢复了生产经营,也就是说有近70%的企业有3周时间是处于逐步复工或者停产状态。可见,疫情的影响面较为广泛且持续时间较长。值得注意的是,有5.41%的企业春节期间没休息,主要为制药、超市、口罩生产或转产口罩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保防疫物资供应放弃春节假期,克服诸多困难,坚守岗位一线。
(二)企业实际复工率分析。有56.1%(下图前三类累计)的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复工率不足50%,其中复工率不足10%的占比最多、超过1/4,即处于只有管理人员在、没有员工返岗的状态。进一步分析,复工率低于10%的企业均为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均已复工、且复工率处于50%以上的占大多数,这说明了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更大,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需要重点关注。
(三)疫情期间企业复工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排在前三的影响因素分别是订单或产品销售预期减少;疫情防护物资缺乏;支付停工期间工资等人工成本高。从前三因素的所占比例看,相对均衡且均超过50%,但没有一个特别突出,占比绝对大的决定性因素,说明要同等重视这三类问题。
进一步分析,9个选项均有不少于四分之一的企业勾选,说明了员工复工率低、门面租金压力、物流跟不上、企业融资难、税费负担重、原材料缺乏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影响。有90%以上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都选择了至少2个选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是诸多影响因素的叠加效应。其中,第一产业受订单或产品销售预期减少的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受员工复工率低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受各个因素的影响较均衡。说明疫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助力民营经济稳定发展,以上数据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四)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带来的损失或问题分析。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客户流失占87%、市场萎缩占84%和企业规模下降难以及时有效抢占市场占50%。这说明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全力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保住原来的市场份额和产业链优势,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五) 2020年上半年预计的营业收入分析。预亏10-30%的居多,占比29.2%,其次是预亏30-50%的占比21.6%,预亏90%以上的占比3.8%,只有6.4%的企业预增。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预增的企业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可见疫情对普通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冲击,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可以有效抵御风险,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六)2020年度生产经营的态度分析。43.8%的企业仍然很有信心,20%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信心不足,35%的企业持观望态度,可见民营企业对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担心。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虽然经过近几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所提振,但经此一“疫”仍需进一步坚定和提振。
(七) 疫情期间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分析。从柳州市出台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企稳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来看,因为不知道、未复工、未办理等原因,有62%的企业反映尚未享受到政策。在享受到此项政策的企业中,第一条(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和第二条(缓缴社会保险费)落实率较高,获得社保费用缓缴和稳岗补贴的企业约占80%,个别企业获得了在网上发布用工信息、防疫物资调配支持、部分税费减免、水电费用缓缴等扶持。可见,当前已出台的扶持政策虽然部分得到落实,但由于种种原因,落实率总体还不高,下一步应加大政策的解读和落实力度,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应享尽享。
(八)疫情期间及疫情解除后的政策期盼分析。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减免占78%、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纾困资金等,缓解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占65%、推动灵活用工、社保政策占64%。可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是老大难的问题,此前的努力虽有所缓解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90后员工频繁跳槽,生活成本逐渐增加等因素的叠加,企业本来就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工紧缺的问题,而疫情加剧了这一影响,2020年疫情对人力或人才密集型企业会带来不小打击。
二、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尽最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的分析,建议从两个层面七个方面发力。
(一)短期应对疫情尽快恢复生产层面
1.精确按需配送防疫物资。实施防疫物资的统一调配制度。由政府集中统筹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政府指定专门部门按照配给制实施分配,避免企业四处找寻、哄抢防疫物资等现象产生,实现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精准配送。
2.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在加大全媒体宣传复工复产各项优惠政策力度的同时,打包汇总各级各类政策,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专业系统优势,精准推送复工复产政策。例如:借助税务部门已有的金税系统,将国家、自治区、柳州市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打包推送至各企业的财务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对所有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政策推送的全覆盖;另一方面,由于推送的对象和各项优惠政策的执行者均为企业的财务人员,便于各项补贴、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社保缴费减免、租金减免等具体政策的实际执行到位,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3.精细措施提高企业复工率。以县区为主体,按行业、分区域网络收集各类企业员工复工返程等各项需求,进行规模化、精细化分析后,针对企业返程员工时间、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域,以政府专车、企业包车的方式将企业员工及时运返,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通行证件、防疫防护等工作,提高企业复工率。
(二)中长期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层面
1.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公平、宽松的市场氛围。在扶持中小微企业方面,还是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坚持按照清单管理的思路,按行业类别、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等分门别类优化各项“放管服”措施。通过政府放权、取消不必要的监管、利用大数据管理等举措,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市场氛围。
2.优化税费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2019年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针对今年突发的疫情,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做好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应注重发挥税费改革的组合作用,尤其是针对企业反映较为突出的社保缴纳费用负担较重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解决大部分社会就业的情况,兼顾国家、企业、就业者三方的利益,探索分类别群体实行差别征收率的办法,解决实际征收额与名义征收率相背离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社保费用负担。
3.鼓励金融创新,破解融资难题。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政策倾斜力度,如规定商业银行在年度贷款计划中定向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并加大考核力度。另一方面在国家征信系统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中小企业贷款事项的资本化运作,运用民间资本的力量解决资金来源和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无法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实际问题。
4.用好内生动力,实现健康发展。通过此次疫情,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对抗突如其来的风险。要正确引导这来之不易的“生存共识”,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三方合力,形成企业主动投入做大做强,政府产业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大力支持的良好态势,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