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高水平中试基地,助推我市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3-08-18 16:56    来源: 九三学社   
分享本文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我市普遍存在重实验室建设、重生产、轻中试的现象,致使中试环节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低、成本高。同时,中试环节的人才体系不完善、硬件设备和服务能力不足。中试环节的缺失,已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自治区在《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桂科成字〔2021110号)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中试研究基地的指导意见。

目前,由于中试在场地、设备、装置、人员等各方面投入较大,我市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如米粉、生物医药等产业无力承担,并且中小企业技术需求方担心承担中试失败的风险,不愿意在这个环节参与进来。虽然少数大中型国企具有自己的中试基地,但是主要针对本企业的基础及未来发展进行设计和运营,较为封闭。我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多数缺乏中试车间,少数拥有中试条件,但因缺乏专业中试人才等因素,导致中试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应从政府层面组建专业中试团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偿服务的开放式中试基地,助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

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力量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由政府部门牵头,相关高校院所、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入参与,建设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需求开放式中试基地。可直接将中试基地建设纳入高新区等各类高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组织各方共建、共享开放式中试基地,增强中试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产学研金协同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强与各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科技成果信息公开平台的对接,拓宽重大科技成果中试来源渠道和范围。

二是增强中试基地扶持政策的灵活性。实施精准有效的扶持政策,增强中试基地扶持政策的灵活性,以充分调动相关各方建设中试基地的积极性。除创新政策工具加大对中试环节支持之外,其他的政策工具也可使用,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计划项目上,可以要求产业化导向明确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必须进行中试或者在中试基地进行验证;对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中试基地,可以申请认定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将中试基地投入用于中试的相关支出视作研发支出,享受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中试基地,可以认定申请享受新型研发机构优惠政策。

三是培育引进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引入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从事中试的工程化专业人才队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到中试基地兼职,担任中试基地的专家顾问。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带到中试基地进行孵化,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成果转化人才配套政策,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

四是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建设中试基地。建设中试基地的最终实现目标应与支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相结合。为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好中试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工作,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将中试基地建设纳入高新区等各类高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之中,也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中试基地创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中试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积极协调高校院所牵头建设中试基地所服务的方向和领域。

五是中试基地建设应注重引进新技术。中试基地所从事活动涉及技术、工程、市场等方面诸多因素,在实践过程面临各种技术问题,特别是中试条件固定与中试任务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在开放过程中不断引进、吸收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以有效提高对中试任务的响应能力。

【打印正文】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190117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153号

专题专栏
关于建立高水平中试基地,助推我市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3-08-18 16:56    来源: 九三学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我市普遍存在重实验室建设、重生产、轻中试的现象,致使中试环节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低、成本高。同时,中试环节的人才体系不完善、硬件设备和服务能力不足。中试环节的缺失,已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自治区在《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桂科成字〔2021110号)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中试研究基地的指导意见。

目前,由于中试在场地、设备、装置、人员等各方面投入较大,我市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如米粉、生物医药等产业无力承担,并且中小企业技术需求方担心承担中试失败的风险,不愿意在这个环节参与进来。虽然少数大中型国企具有自己的中试基地,但是主要针对本企业的基础及未来发展进行设计和运营,较为封闭。我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多数缺乏中试车间,少数拥有中试条件,但因缺乏专业中试人才等因素,导致中试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应从政府层面组建专业中试团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偿服务的开放式中试基地,助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

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力量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由政府部门牵头,相关高校院所、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入参与,建设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需求开放式中试基地。可直接将中试基地建设纳入高新区等各类高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组织各方共建、共享开放式中试基地,增强中试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产学研金协同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强与各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科技成果信息公开平台的对接,拓宽重大科技成果中试来源渠道和范围。

二是增强中试基地扶持政策的灵活性。实施精准有效的扶持政策,增强中试基地扶持政策的灵活性,以充分调动相关各方建设中试基地的积极性。除创新政策工具加大对中试环节支持之外,其他的政策工具也可使用,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计划项目上,可以要求产业化导向明确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必须进行中试或者在中试基地进行验证;对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中试基地,可以申请认定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将中试基地投入用于中试的相关支出视作研发支出,享受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中试基地,可以认定申请享受新型研发机构优惠政策。

三是培育引进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引入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从事中试的工程化专业人才队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到中试基地兼职,担任中试基地的专家顾问。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带到中试基地进行孵化,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成果转化人才配套政策,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

四是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建设中试基地。建设中试基地的最终实现目标应与支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相结合。为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好中试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工作,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将中试基地建设纳入高新区等各类高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之中,也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中试基地创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中试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积极协调高校院所牵头建设中试基地所服务的方向和领域。

五是中试基地建设应注重引进新技术。中试基地所从事活动涉及技术、工程、市场等方面诸多因素,在实践过程面临各种技术问题,特别是中试条件固定与中试任务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在开放过程中不断引进、吸收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以有效提高对中试任务的响应能力。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