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统战理论研究
【理论前沿】广西柳州:着力在创新平台上多下功夫 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广度深度
发布日期:2020-07-13 15:22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向军
分享本文至: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目标,落实“三大定位”使命,做好“五个扎实”要求的重大举措,对柳州市同心构筑中国梦、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尤其需要克服与己无关思想、工作畏难情绪和能力缺乏的问题,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创新平台上多下功夫,着力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空间,丰富创建内涵,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一、在搭建基层党建的引领平台上下功夫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创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全市各级党组织都有责任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大局,以党员先进性为引领,在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内涵中不断加强民族自信,团结各民族群众一道奔小康;以党的建设理论为引领,不断在更大格局中深化柳州市民族事务治理规律性的认识,自觉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党员理想信念为引领,在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中坚定不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增强对影响民族团结行为的敏锐性,提高抵御民族分裂思潮的能力。

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搭建基层党建的引领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在落实示范市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解决各类困难与问题中,不断通过基层党建品牌与民族工作的“基层党建+”融合、强弱结对联建支部,以及多方搭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完善民族工作综合协调机制等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各项创新性政策措施,保证柳州创建工作保持长效常新。

二、在搭建统一战线的合力平台上下功夫

把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在统战大格局下视野变宽、方法增多、资源拓展的优势,在搭建统一战线的合力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创建工作大格局、形成创建工作大合力。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两新组织等行业优势,积极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帮助解决城市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劳动力培训等问题,帮助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社区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开展“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百企扶百村”乡村振兴行动和“光彩事业”活动,有效减少区域发展差距。引导和鼓励有专长的党外知识分子,港澳台、海外同胞积极投身柳州优秀民族文化交流与成果弘扬,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减少民族交往隔阂,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齐心聚力不断丰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在搭建部门工作的联动平台上下功夫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现在创、主动创、合力创,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既防止把一般问题扩大成民族问题,又善于考虑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做到全面奔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将民族团结的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的优势,合力打造“民族团结市”这一柳州城市名片。

妥善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工作绩效考核的成果运用,将创建工作与绩效导向效果叠加、相互促进。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活动与党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平安柳州等结合抓,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同期创,制定方案时相互嵌入内容、找准着力点、力争效益最优化,部署组织同一个实体活动时,寓以不同方面内容,做到品牌共创、内容共建、荣誉共享,使各个方面的工作相互形成有机整体,而不是另起炉灶、另组班子、另搞一套创建活动。

四、在搭建宣传教育的引导平台上下功夫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的过程,就是价值观和理念传递的过程。要借脑借力、整合资源,在搭建宣传教育的引导平台上下功夫。多层次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全方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持续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征集发生在身边的历年来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宣传教育的“柳州事例”,为各创建单位提供鲜活的参考;将“讲政策”“讲团结”与“送文艺”“种文化”有机结合,用接地气方式讲好“柳州摆古”;创作多元化、多民族的文化产品,传承传播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为自发的日常行为。

柳州民族团结进步具有坚强的政治保证、浓厚的文化传统、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社会环境,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促进创建工作的力度,深度总结柳州民族团结进步之路的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新时代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柳州经验”。

五、在搭建社会事务的融合平台上下功夫

与其他地区相比,柳州市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足、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生态移民、易地搬迁、资源利用等工作考虑不周、处理不妥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现行普惠政策与个人诉求差异也有可能产生影响团结和谐的行为。必须不断在搭建社会事务的融合平台上下功夫,形成支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的“善治”治理机制,不断激发少数民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生潜力,将民族团结的优势转化成基层社会事务治理的优势。

尽量减少同一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让同一区域内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创建工作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未雨绸缪防范社会风险意识。继续稳定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弘扬讲款、乡规民约、优良家风家训等传统自治办法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社会团体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聚居区和社区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运用好柳州市“五个一”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经验,强化社区工作者“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导认同”的民族工作价值观,活用社区党建、巾帼就业、文化活动、社区养老等不同方面的工作载体,在创建活动中增强少数民族社会权益保障、提供更多形式的线上线下社会服务,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满足少数民族群众“进城”后的社会服务和精神需求,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社区小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六、在搭建示范打造的探索平台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40年来,柳州市121个集体、239名个人先后获国家、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为创建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和方法指引。创建工作要继续在搭建示范打造的探索平台上下功夫,在不断培树新典型中升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念,不断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新内涵,澄清民族团结“过时论”“无用论”“无关论”的模糊认识,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不断给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柳州市创建活动实体由“六进”拓展为“进机关(单位)、企业(园区)、乡镇(村)、街道(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军营、窗口单位、景区、两新组织”等“十进”。目前,柳州市创建工作也面临部分创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欠顺畅等问题,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各行各业都要及时宣扬对民族工作动真情、能干事、解难题的集体和个人,充分挖掘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提升推广,不断打造更多更新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引导涌现更多更有活力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柳州市常开常艳。

【打印正文】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190117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153号

专题专栏
【理论前沿】广西柳州:着力在创新平台上多下功夫 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广度深度
发布日期:2020-07-13 15:22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向军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目标,落实“三大定位”使命,做好“五个扎实”要求的重大举措,对柳州市同心构筑中国梦、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尤其需要克服与己无关思想、工作畏难情绪和能力缺乏的问题,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创新平台上多下功夫,着力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空间,丰富创建内涵,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一、在搭建基层党建的引领平台上下功夫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创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全市各级党组织都有责任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大局,以党员先进性为引领,在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内涵中不断加强民族自信,团结各民族群众一道奔小康;以党的建设理论为引领,不断在更大格局中深化柳州市民族事务治理规律性的认识,自觉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党员理想信念为引领,在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中坚定不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增强对影响民族团结行为的敏锐性,提高抵御民族分裂思潮的能力。

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搭建基层党建的引领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在落实示范市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解决各类困难与问题中,不断通过基层党建品牌与民族工作的“基层党建+”融合、强弱结对联建支部,以及多方搭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完善民族工作综合协调机制等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各项创新性政策措施,保证柳州创建工作保持长效常新。

二、在搭建统一战线的合力平台上下功夫

把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在统战大格局下视野变宽、方法增多、资源拓展的优势,在搭建统一战线的合力平台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创建工作大格局、形成创建工作大合力。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两新组织等行业优势,积极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帮助解决城市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劳动力培训等问题,帮助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社区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开展“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百企扶百村”乡村振兴行动和“光彩事业”活动,有效减少区域发展差距。引导和鼓励有专长的党外知识分子,港澳台、海外同胞积极投身柳州优秀民族文化交流与成果弘扬,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减少民族交往隔阂,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齐心聚力不断丰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在搭建部门工作的联动平台上下功夫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现在创、主动创、合力创,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既防止把一般问题扩大成民族问题,又善于考虑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做到全面奔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将民族团结的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的优势,合力打造“民族团结市”这一柳州城市名片。

妥善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工作绩效考核的成果运用,将创建工作与绩效导向效果叠加、相互促进。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活动与党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平安柳州等结合抓,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同期创,制定方案时相互嵌入内容、找准着力点、力争效益最优化,部署组织同一个实体活动时,寓以不同方面内容,做到品牌共创、内容共建、荣誉共享,使各个方面的工作相互形成有机整体,而不是另起炉灶、另组班子、另搞一套创建活动。

四、在搭建宣传教育的引导平台上下功夫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的过程,就是价值观和理念传递的过程。要借脑借力、整合资源,在搭建宣传教育的引导平台上下功夫。多层次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全方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持续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征集发生在身边的历年来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宣传教育的“柳州事例”,为各创建单位提供鲜活的参考;将“讲政策”“讲团结”与“送文艺”“种文化”有机结合,用接地气方式讲好“柳州摆古”;创作多元化、多民族的文化产品,传承传播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为自发的日常行为。

柳州民族团结进步具有坚强的政治保证、浓厚的文化传统、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社会环境,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促进创建工作的力度,深度总结柳州民族团结进步之路的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新时代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柳州经验”。

五、在搭建社会事务的融合平台上下功夫

与其他地区相比,柳州市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足、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生态移民、易地搬迁、资源利用等工作考虑不周、处理不妥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现行普惠政策与个人诉求差异也有可能产生影响团结和谐的行为。必须不断在搭建社会事务的融合平台上下功夫,形成支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的“善治”治理机制,不断激发少数民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生潜力,将民族团结的优势转化成基层社会事务治理的优势。

尽量减少同一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让同一区域内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创建工作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未雨绸缪防范社会风险意识。继续稳定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弘扬讲款、乡规民约、优良家风家训等传统自治办法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社会团体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聚居区和社区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运用好柳州市“五个一”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经验,强化社区工作者“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导认同”的民族工作价值观,活用社区党建、巾帼就业、文化活动、社区养老等不同方面的工作载体,在创建活动中增强少数民族社会权益保障、提供更多形式的线上线下社会服务,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满足少数民族群众“进城”后的社会服务和精神需求,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社区小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六、在搭建示范打造的探索平台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40年来,柳州市121个集体、239名个人先后获国家、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为创建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和方法指引。创建工作要继续在搭建示范打造的探索平台上下功夫,在不断培树新典型中升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念,不断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新内涵,澄清民族团结“过时论”“无用论”“无关论”的模糊认识,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不断给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柳州市创建活动实体由“六进”拓展为“进机关(单位)、企业(园区)、乡镇(村)、街道(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军营、窗口单位、景区、两新组织”等“十进”。目前,柳州市创建工作也面临部分创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欠顺畅等问题,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各行各业都要及时宣扬对民族工作动真情、能干事、解难题的集体和个人,充分挖掘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提升推广,不断打造更多更新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引导涌现更多更有活力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柳州市常开常艳。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