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柳州市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方案》《柳州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七条措施》《柳州市进一步减轻税费负担的二十四条措施》等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措施,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但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增速放缓,融资难、税费重、企业转型升级困难、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企业发展环境不优等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应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亟需认真研究解决。
一、民营企业反映的主要困难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环境方面的,也有生产要素方面的,还有企业自身等方面的,市非公办通过对全市205家民营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日常工作收集到问题,归纳起来民营企业发展有以下“五难”:
一是市场环境难公平。尽管我市营商环境逐年向好,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仍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旋转门”、“玻璃门”、“卷帘门”的问题在市场时有出现。例如,在银行借贷上,国有企业通常在贷款利率、放贷限额、抵押条件等方面有优待,而民营企业就没有。一些民营企业在柳州成立二十多年,一直在柳州纳税缴费,应该是本土企业,但在市政府平台公司诸多项目招标时,却归为外地企业,要求的各种资质比本地企业高得多,使这些企业难以获得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有的项目标的太大,都是几亿、十几亿,民营企业大多难参与,看得着摸不着、干瞪眼;现实中,国企或央企中标后,大多分标给民营承接,收取税后点数。还有的国企“店大欺客”,自己用承兑汇票支付民企账款,却不收民企的承兑汇票。
二是融资贷款难实现。民营企业受限于自身发展规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局限,通过上市、债券融资渠道困难,融资途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由于银行怕担坏账风险和政治风险,对民企放贷往往是通过国有平台转贷,导致民企融资成本增加。有的民企由于应收账款回笼慢,导致发放工资、支付原材料款不及时,每年需要一年期几千万贷款用于周转,由于银行对民企惜贷少贷,甚至以各种理由不贷,迫使此类民企只能通过民间融资解决,造成成本增加、利润受损。即使当前有一些普惠性小额贷款,也是门槛较高,一般民企无法实现融贷。在“融资有无困难”的问卷调查中,有49.27%的企业认为“有困难”。
三是账款债务难清偿。应收账款(债权)难收回、被拖欠的问题是制约民企生产经营突出堵点。既有账款难追讨的问题,也有民企之间“三角债”问题。在问卷调查的205家企业中,76家反映有应收账款被拖欠和“三角债”的问题,占37.08%。比如,某集团2013年以来共有1.5亿元债权未收回,某外地民营企业自2014年至今拖欠本地某集团公司工程尾款4000多万元未结等等。
四是生产要素难保障。土地、人才等因素对民企发展制约明显。民企招工难、招高工和高管难上难,以及招得来留不住的问题存有共性,在制造汽配企业反映尤为突出,问卷调查中共有80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占39%多。比如,某汽车销售公司反映,公司土地只有商业用地,没有商业流通用地,影响生产经营;某汽配商行反映,汽配行业自发形成的原汽配专业市场因城市规划需搬迁,但政府没有规划建设中小汽配商的专业市场,目前面临无合适场地经营的局面。某针织公司因厂房老旧、扩大再生产需要,想搬迁却苦于没有合适场地。
五是工作方式难接受。少数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履职过程中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政策解读宣讲不够、服务发展意识欠缺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思想上抵触、心理难接受。比如,某部门接群众举报后没有与企业主沟通、不给整改时间,就直接对某制药企业采取收缴生产许可证的处罚措施,造成该企业停产半年。又比如,对2014年以来,对临街店牌、户外广告采取“一刀切”式的“统一整容”,且管得过细统得太死,虽然城市看起来比较有序、整齐,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商家的创造力、广告的美感张力及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城市看上去千篇一律、呆板死沉,缺乏生气活力,商家对此牢骚怨气很大。
二、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解决‘三门三山’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形势机遇,强化责任担当,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经济的具体落脚点,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通过制度化手段切实革除行政部门、银行业、国企等内心深处的所有制歧视,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信息获取、融资贷款等方面同等对待。
三是切实落实惠企政策措施。扎实宣传好、执行好国家增值税和社保新政,让企业更充分地享受政策红利,税务、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实际,第一时间落实好税费新政和相关配套实施细则,适时举办培训班,主动送政策进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费成本。
四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督导落实好自治区“五十五条”和《柳州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七条措施》,纠治 “嫌贫爱富”导向,从制度层面研究解决转贷、抽贷的问题,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并加强宣传,适度降低借贷门槛,尽量简化手续,让惠企金融发挥应有效力。同时,建议政府平台为信誉高、资质优、经营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的短期过桥资金,以降低企业融资放贷期间的融资成本。
五是大力清理欠款债务问题。应收账款拖欠或长期三角债务,是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疼点之一。问卷调查发现,42.44%企业反映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有苦说不出。深入推进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进一步整合力量,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加大清偿力度,必要时借助法律力量,最大限度解决此类问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柳州市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方案》《柳州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七条措施》《柳州市进一步减轻税费负担的二十四条措施》等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措施,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但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增速放缓,融资难、税费重、企业转型升级困难、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企业发展环境不优等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应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亟需认真研究解决。
一、民营企业反映的主要困难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环境方面的,也有生产要素方面的,还有企业自身等方面的,市非公办通过对全市205家民营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日常工作收集到问题,归纳起来民营企业发展有以下“五难”:
一是市场环境难公平。尽管我市营商环境逐年向好,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仍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旋转门”、“玻璃门”、“卷帘门”的问题在市场时有出现。例如,在银行借贷上,国有企业通常在贷款利率、放贷限额、抵押条件等方面有优待,而民营企业就没有。一些民营企业在柳州成立二十多年,一直在柳州纳税缴费,应该是本土企业,但在市政府平台公司诸多项目招标时,却归为外地企业,要求的各种资质比本地企业高得多,使这些企业难以获得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有的项目标的太大,都是几亿、十几亿,民营企业大多难参与,看得着摸不着、干瞪眼;现实中,国企或央企中标后,大多分标给民营承接,收取税后点数。还有的国企“店大欺客”,自己用承兑汇票支付民企账款,却不收民企的承兑汇票。
二是融资贷款难实现。民营企业受限于自身发展规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局限,通过上市、债券融资渠道困难,融资途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由于银行怕担坏账风险和政治风险,对民企放贷往往是通过国有平台转贷,导致民企融资成本增加。有的民企由于应收账款回笼慢,导致发放工资、支付原材料款不及时,每年需要一年期几千万贷款用于周转,由于银行对民企惜贷少贷,甚至以各种理由不贷,迫使此类民企只能通过民间融资解决,造成成本增加、利润受损。即使当前有一些普惠性小额贷款,也是门槛较高,一般民企无法实现融贷。在“融资有无困难”的问卷调查中,有49.27%的企业认为“有困难”。
三是账款债务难清偿。应收账款(债权)难收回、被拖欠的问题是制约民企生产经营突出堵点。既有账款难追讨的问题,也有民企之间“三角债”问题。在问卷调查的205家企业中,76家反映有应收账款被拖欠和“三角债”的问题,占37.08%。比如,某集团2013年以来共有1.5亿元债权未收回,某外地民营企业自2014年至今拖欠本地某集团公司工程尾款4000多万元未结等等。
四是生产要素难保障。土地、人才等因素对民企发展制约明显。民企招工难、招高工和高管难上难,以及招得来留不住的问题存有共性,在制造汽配企业反映尤为突出,问卷调查中共有80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占39%多。比如,某汽车销售公司反映,公司土地只有商业用地,没有商业流通用地,影响生产经营;某汽配商行反映,汽配行业自发形成的原汽配专业市场因城市规划需搬迁,但政府没有规划建设中小汽配商的专业市场,目前面临无合适场地经营的局面。某针织公司因厂房老旧、扩大再生产需要,想搬迁却苦于没有合适场地。
五是工作方式难接受。少数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履职过程中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政策解读宣讲不够、服务发展意识欠缺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思想上抵触、心理难接受。比如,某部门接群众举报后没有与企业主沟通、不给整改时间,就直接对某制药企业采取收缴生产许可证的处罚措施,造成该企业停产半年。又比如,对2014年以来,对临街店牌、户外广告采取“一刀切”式的“统一整容”,且管得过细统得太死,虽然城市看起来比较有序、整齐,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商家的创造力、广告的美感张力及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城市看上去千篇一律、呆板死沉,缺乏生气活力,商家对此牢骚怨气很大。
二、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解决‘三门三山’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形势机遇,强化责任担当,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经济的具体落脚点,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通过制度化手段切实革除行政部门、银行业、国企等内心深处的所有制歧视,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信息获取、融资贷款等方面同等对待。
三是切实落实惠企政策措施。扎实宣传好、执行好国家增值税和社保新政,让企业更充分地享受政策红利,税务、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实际,第一时间落实好税费新政和相关配套实施细则,适时举办培训班,主动送政策进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费成本。
四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督导落实好自治区“五十五条”和《柳州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七条措施》,纠治 “嫌贫爱富”导向,从制度层面研究解决转贷、抽贷的问题,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并加强宣传,适度降低借贷门槛,尽量简化手续,让惠企金融发挥应有效力。同时,建议政府平台为信誉高、资质优、经营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的短期过桥资金,以降低企业融资放贷期间的融资成本。
五是大力清理欠款债务问题。应收账款拖欠或长期三角债务,是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疼点之一。问卷调查发现,42.44%企业反映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有苦说不出。深入推进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进一步整合力量,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加大清偿力度,必要时借助法律力量,最大限度解决此类问题。
上一篇: 关于完善非公经济统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